先进典型

2019年“读懂中国”作品:三尺讲台谱春秋,甲子平生筑栋梁—郭鹤桐

发布日期:2021-04-11

三尺讲台谱春秋,甲子平生筑栋梁

--专访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化工学院教授郭鹤桐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郭鹤桐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祖国的电镀事业上,毫无保留。1956年,国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全国第一个有关电化学的专业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诞生,郭鹤桐被抽调筹建新专业。在国家的号召下,郭鹤桐先生搭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化学专业,几十年来,他为国家的电化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86年晋升为教授,同年郭鹤桐先生主持的应用化学专业被国务院委员会批准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博士点,这是全国第一个电化学专业博士点。从电化学专业的筹建到应化系的诞生,从应用化学学科的壮大到博士点的建成,历经三十载。三十年里,他奋力拼搏,执着追求,一心一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之材,奔赴到国家的各个地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使得应用电化学相关学科在全国高校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伯克说过“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力量。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时刻。郭鹤桐先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编著了多种教材和专著。在进入学校教书后他开始讲授《理论电化学》课,他发现学生们没有现成的教材,便自己编写《理论电化学》讲义,以后每年都会进行一些修改。1980年,他在原讲义基础上,又增加和补充了最近十几年中电化学学科发展中的新概念和新内容,于1984年与人合著正式出版了《理论电化学》一书。由于该书出版后得到高校师生的好评,1987年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为解释物理化学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使学生的电化学知识得以深化,郭鹤桐先生笔耕不辍,又编写了一本物理化学教学参考书《电化学》,于196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郭鹤桐先生不仅仅考虑到校园里培育花朵的重要性,更是考虑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的电镀行业需要发展,众多的在职职工必须受到良好的培训,于是他为全国电镀培训制定了指导性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他又进一步提出来编写一整套系统的培训教材。作为全国在职教育的教科书,该任务提出后,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制定出每门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细目,书稿完成后又经过严格的修改和审阅。在编写过程中,郭鹤桐老师多次指出要理论联系实际,教材要适合职工培训进修,尽量不用或少用商业代号,多给学习者一些真实的知识,为教材编写指出了方向。作为全国在职教育的教科书,教材定稿后,出版经费又成了问题,郭老师为了出版这套教材费尽了心血,在全国多次行业会议上呼吁募集出版资金,经过了5年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底在天津科技出版社的帮助下正式出版了《电镀化学基础》、《电化学基础》、《电镀工艺学》,为在全国进行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郭鹤桐先生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更想要的是能切身实地的帮助到广大人民,他不断地拓宽电化学方面的研究领域,结合工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取得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急需改善。他看到了家用电器控制开关上的电触头都是用纯银铆钉制作的,虽然适用且导电性能好,但是银的价格昂贵,又是国家统配物资,定量供应,严重影响了生产厂家的产量。郭鹤桐先生为帮助国家节省物资,也为了能更快更好地进行生产,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便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基质金属与固体微粒的复合电镀层的研究,并且一直在努力探索复合镀层实际应用的途径。在他主持下,将具有电接触功能的复合镀层用于生产实际,为复合镀层作为一种新型的表层功能材料进入生产领域打开了新局面。

郭鹤桐先生将一颗红心全部贡献给了国家的电镀行业,从教育的发展到工业的壮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多年以来培养的应用电化学专业人才在电化学各相关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电镀行业里,郭老师也勇担重担,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郭先生这样一位前辈的精神引领下,会有更多的年轻学子奋发图强,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