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绪淮(1907.10.24-1990.4.23),生于四川淮口,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20年至1927年就读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毕业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并获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当选美国工程荣誉学术联谊会、化学荣誉学术联谊会、科学研究荣誉学术联谊会的会员,并获三枚金钥匙。回国后任北洋工学院、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化工系教授。他一直从事化工原理及化学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编写出中国第一本关于化工原理课程的全国统编教材《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化工建设人才。丁绪淮早在1931年便是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会员,并且是该会的终身会员和创始人之一。
挨枪子
丁绪淮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晚期,成长在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幼便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多次参与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并屡有英勇表现。
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誉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正在清华学校就读的丁绪淮参加完北京各校学生联合召开的反帝国主义侵略、反北洋军阀段祺瑞腐败政府丧权辱国的群众大会后,与朱自清、刘和珍等人一道前往执政府门前示威请愿,遭到段祺瑞卫队的机枪扫射,现场多名学生伤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还曾为此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以悼念追忆亡者。在这场惨案中,丁绪淮为了救护其他同学,不幸肺部中枪,现场血肉模糊。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和休养,丁绪淮才有幸免于一死,但其身上残留一生的子弹碎片,成为了对这场惨案的永恒纪念。
惨案过后,丁绪淮更加坚定了“读书,是为了救中国”的信念,读书也倍加勤奋。每每有懈怠之念时,他便看看肺部的伤痕,往往会倍加珍惜时光。凭着这股毅力,在美国留学期间,仅仅四年时间,丁绪淮便拿到了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先后当选为工程荣誉学术联谊会、化学荣誉学术联谊会、科学研究荣誉学术联谊会三个学会的会员,获得三枚金钥匙。这些成就让和他一起读书的美国同学惊讶不已。(张昊)
石佛式教学
在丁绪淮的幼年时期,家人们常戏称他是“石佛投胎”,原因是他生性沉默寡言,不喜欢多说话,即使大家在一起讨论非常有趣的话题时,他最多也是微笑一下而已。平时除必要的真知灼见外,从不说一句多余的话。但是他性格很好,待人接物极为和善。因此,就像庙里供奉的石佛一样,不苟言笑,却怀仁心。
后来,在丁先生任教时,这种“石佛”式的性格特点被他带入了教学之中。他教学相当严谨,即使像化工原理、化学工程等教过许多遍的课程,他每年都会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调整教学内容。因此,他每堂课都要重新写讲稿,遣词造句非常严格,从上课开始到结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因此不但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他当年的同事曾感慨道,“丁先生的课讲的简练、明确,这一点无人能及。”很多听过丁绪淮授课的学生都说,把他的讲课内容一字不差的誊录下来,就是一本可以直接付梓的新教科书。(曹沥丹)
设立奖学金
作为一名穷毕生心血于教学和科研的大学教师,丁绪淮一生都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唯独视书如命。纵观其家中,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最值钱的东西便是一屋子的图书。但是他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十分大方,周围师生但凡有困难找到他,定然是竭力帮助。
1987年5月,他将自己毕生勤俭积蓄下来的1.6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丁绪淮化学工程奖学金”,以鼓励青年学生奋发学习。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在社会上还很稀少,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因此,曾有人劝他留下一些给后辈,他表示,“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相信他们不用靠我就能过的很好”,毅然捐出了所有积蓄。
临终前,他又嘱咐女儿将陪伴自己度过一生的图书、杂志和资料全部捐献给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图书馆,而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任何遗产。(曹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