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馆里的海棠
发布时间:2019-04-09    

编者按:海棠花开,春又回来。恰逢一年一度的“海棠季”,据说,海棠花语中含有游子思乡之意,因此许多校友选择此时回归母校,赏花游园,抒情寄怀,不失为平生一件快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陪你看海棠的那个人,会是谁呢?今天,我们要带你去看看水利馆里的海棠,这是卫津路校区最早种植的海棠,我们听听它有着怎样的故事。

身为一名水利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水利馆是我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十分熟悉和喜爱,因为它们凝结着我太多难忘的回忆与情愫。只要我不出差,每天必到。不管多晚,总有学生在等待。如果单就馆内的植物而言,苍松、翠柏、红树、白杨、古柳、紫槐、竹林,这些大多是工地实习带回来的稀有树种,遍布馆内各个角落。几乎每个季节,我们都能够欣赏到一抹绿色,让人心旷神怡。然而,于我而言,更为珍贵的当属明媚俏丽的海棠花。

毋庸置疑,海棠花是我们水利馆的“馆花”。早在七里台建校时期,第一批移植过来的海棠花就栽种于此。听老辈人讲,据说是因为记忆中的国家地图形似海棠叶的缘故。到如今,这些校内最早移植过来的海棠树,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每次将一批老的枝干锯去,都会萌发出新的嫩芽,周而复始,一茬茬的新技绿叶茁壮成长,迎接着一批批的水利新生走进校园,陪伴着一代代的水利毕业生奔向社会。但无论新老,每一个水利人都难忘水利馆,难忘每年四月间海棠花开的日子。

水利馆的师生们之所以特别钟爱海棠花,或许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海棠树坚强的品格和顽强的适应能力。由于水文地质方面原因,水利馆原有的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壤的含盐量也非常高,许多植物因此不能成活。可唯有海棠树,非但顽强生长了一个甲子之多,而且繁衍满园。同时,海棠的花语含有游子思乡之意,因此从水利馆里走出的校友,都十分思念这海棠花开的地方。每逢花开时节,在外的游子们都别有一番情感在心头。

这种情感可谓是多元的,既有一代代学子有对于过往辉煌历史的铭记,在这所曾被誉为“东亚先进”的水利馆,周恩来总理、十世班禅副委员长、屈武副主席等领导人都来此视察过,让全体水利师生都备受鼓舞;也有对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师恩感念,在这所名师荟萃的水利馆,郑兆珍、赵今声、杜镇福、舒扬棨、魏颐年等一批专家先后在此任教,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培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注:郑兆珍是中央教育部任命的所长。他和魏颐年是水利馆创始人);更有对于水利系传统精神的传承,在这所硕果累累的水利馆,先后为土建、机械、动力等含有水利学课程的院系提供教学实验数十种,三峡工程、新安江水电站、锦屏坝水电站、南海填礁等水利工程都留有天大人的足迹,践行着“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理念,突破多项世界领先成果,赢得数十项国家各类奖项,奠定了“水利建设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此外,在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瓜达尔港、尼加拉瓜运河……都有水利人的足迹和亚非留学生的课堂,为中国水利水电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又是一年一度海棠花开的时节。再过几天,天大校园也将迎来游人如织的“海棠季”。尽管现在新校区建了新馆,但是海棠花却依然在水利馆绽放着春天的气息,留给归来学子们无限的感慨与怀念。在此,仅以杨弘校友的一首小诗,来表达我对水利馆海棠花的情愫。

海棠花开,待汝来摘;汝自刻苦,姗姗不来。

汝即不来,春风徐徐;凝脂似雪,落英扑怀。

馥郁冉冉,香气满园;此刻方知,海棠花开。

师友相伴,拈挆踏采;瀯瀯嗡嗡,蝶蜂纷排。

款款凝眸,面比花红;幻若仙子,沐浴花海。

春去冬来,寒暑易节;学业初成,难别学台。

绿肥红瘦,海棠依旧;夜夜梦里,芬芳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