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英结束“校长荒”
发布时间:2019-04-09    


今晚报 2015年7月17日 第17版

天 阳

1948年2月1日,天津火车站广场。凛冽寒风中,数百名国立北洋大学师生聚集在出站口外,“欢迎张校长”的大幅标语被高高举起,广场中间则是一个临时搭起的高台。突然,人群里一阵骚动,随即传出“热烈欢迎张校长”的喊声。一位头戴绅士帽的中年男子刚到出站口,便被学生们高高抬起直至高台,还有人将鞭炮点燃,现场气氛热烈至极。来者神情激动地讲:“同学们,既然叫我来,不管怎么样,我也要负起责任来,大家一块把学校秩序恢复起来,把学校办好。”语毕,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演讲者便是刚接受任命的北洋大学校长、水利专家张含英。时人感慨北洋大学两年多的“校长荒”终于结束了。1946年1月,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下设理、工两学院,拟建设为“蔚成国内理工高等教育之重镇,及理工学术研究之中心”。国人对此充满期待,天津《大公报》撰文称:“就学术水准论,北洋大学早已跻于世界大学之林。可惜抗战几年,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当今复员并恢复国立北洋大学,实为国人之望。”正当北洋大学复校发展之际,却遭遇了长期没有正式校长的困境。起初,教育部任命茅以升为校长,但因其忙于修复钱塘江大桥未能就任;金问洙、钟世铭先后代理校长,但均任职不久便请辞。后来,教育部拟聘刘仙洲任校长,也被拒绝。有着光辉历史的北洋大学长达两年没有校长,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而原因不外是经费不足与政治腐败。

北洋学生喊出“要经费,要校长”口号,决定罢课请愿。重压之下,当时政府决定由张含英出任校长,并采取先在报纸刊登就任消息,而后任命的特殊方式。时值北洋大学最困难的时期,张含英在保证经费等条件被批准后,同意出任校长。这才出现了全校师生迎校长的一幕。

张含英刚来时,学校百废待兴。他吃在食堂,住在教室,被教授戏称为“校长的房子真大”,可谓以校为家。他从抓上课入手,迅速恢复教学秩序,然后落实复校计划,用取得的经费修缮校舍,增购国内外图书杂志,拓展实习基地,建立土木工程等五个研究所。北洋大学很快焕然一新,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

对于北洋大学的发展,张含英亦有考虑,在已有的理、工两院之外,张含英筹划先设管理学院,而后增设文、医两院,尝试中国大学理工结合、综合发展的探索模式。在学生培养方面,他在“工程师的修养”演讲中指出,工科生要有“真、善、美”的人生观,应是“德、才、学、识、量”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张含英担任北洋大学校长的时间虽然不足一年,但他在学校最困难时期挑起校长重担,与广大师生一同渡过难关,让学校得以有序发展,并为北洋勾勒出理工并举,文、法、医、管协调发展的蓝图,谱写了北洋大学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7/17/content_1276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