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藏书”中,最厚的一本是《四书道贯》,那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寄自台湾的著作,先生当时恰好九十九岁;老先生同时还寄来“弘毅自强”条幅。
陈立夫生于1899年,在十七岁的时候来到天津,考入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的预科班,后来直接升入大学的采矿工程系,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北洋大学位于天津西沽桃花堤附近幽静的北运河畔,远离天津城。年轻的陈立夫每天早晚都要到桃花堤散步,而且还与同学们一起种下许多桃树。这几年求学生活,给陈立夫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抗日战争时期,桃花堤毁于战火。
上个世纪80年代起,天津民众怀念桃花堤胜景的文章不断出现。天津市政府把修建桃花园列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十项大事之一。这样,北运河畔桃花堤又恢复了“天津小江南”的自然美景。
当时,我在红桥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从“北洋大学(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体育)校友会”得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已经九十多岁,非常怀念“第二故乡”天津,怀念北运河畔桃花堤……于是我将桃花堤修复之后的照片、诗歌以及有关欢度“桃花节”的文章,以及刚编写完成的《桃花堤》一书,寄到台湾陈立夫家中。
时隔半月,陈立夫先生即寄来回信,信中装有一幅书法题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名都胜迹运河东,曾共芸窗听晓钟。何事麻姑问沧海,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署“桃花堤重修纪念 陈立夫题 时年九十四(印)”。
诗中,陈立夫清晰地忆述了北洋大学和桃花堤地处北运河的东段。“芸窗”是指学校;“听晓钟”是指当年北洋大学主楼上的钟楼,每天清晨钟声悠扬,将年轻的学子们从梦中唤醒;白云苍狗,陈老先生耳边仍有袅袅余音。诗的后两句,借用“麻姑献寿”的传说和一句流传千古的唐诗,深情地表达了老人思念故土、思念北洋大学之情。
老人这首寄自台湾的诗,现在已被镌刻在桃花堤的“桃诗园”中。我将碑的拓片寄回老先生手中,老先生感慨万分。陈立夫先生一生题字很多,但是公开怀念大陆的,这或是唯一的一首,可谓弥足珍贵。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4/24/content_124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