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概括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这深刻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2.深刻地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
关于世情。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做出了科学判断。他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了当代世界发展的大势和时代变化的基本特征,明确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将世界发展、时代变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世情基础和时代依据。
关于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既要紧密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又要联系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例如: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等。这些都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现实依据。
关于党情。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现状,准确把握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情基础。党对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清醒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是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阐述了党所面临问题。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新时代党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三是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的深刻变化,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握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党情基础。
3.寻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进程,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简单移植,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中的延续,更不是二者机械相加,要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结合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性、重要指导地位,把握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成功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破了西方世界炮制的诋毁社会主义和东方文明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多重理论包围,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打破了以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历史局限,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转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困境,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不同模式和强大的生命力;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实现了由“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理解“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内涵。“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回答的是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解:宏观层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了新的结论;中观层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微观层面,对各个领域理论分析和政策的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作者 魏晓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