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怕字。”意在提醒世人当有戒惧之心。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素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怕工作少,是因为献身革命,便要多为民众服务,一息尚存,出力不止;怕花钱多,是因为一分一厘也是人民血汗,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不能浪费,更不能肥私;怕麻烦人,是因为干部、群众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能为自己个人的事占用他们的宝贵精力和时间。
在战场上,“敢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彭德怀心里也有个“怕”字。抗美援朝期间,作家巴金率代表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受到彭德怀接见。为此,巴金写了篇《彭总会见记》。在审阅文稿时,彭德怀却建议:将“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家人谈话似的”。他解释说,自己是一个很渺小的人,害怕别人把自己写得太大了。
任弼时的“怕”,体现的是一位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透出的是对人民群众、对身边战友的尊敬和关爱。在他心中,级别再高、权力再大、成绩再多,也不敢将自己特殊化,更不敢因此懈怠了工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彭德怀的“怕”,源于他谦虚低调的品格,源于他始终将自己放置在普通党员的行列中。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句话在上述两位革命家的身上得到印证。人既要有无畏的精神,又要有所戒惧、有所敬畏。无畏的胆量用在对事业的开拓创新上,用在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上。而有戒惧、知敬畏,顾名思义,是因为心有戒尺,才会行有所止;心有敬意,才会行有所畏。这里的“畏惧”,不是胆小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它是底线与原则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心真正强大的体现。
作为党员干部,当努力做一个“知畏者”,自觉修身立德,带头遵规守纪,时时保持敬畏之心。要敬畏权力,牢固树立“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的思想,把权力用在正道上、用在服务中、用在阳光下,如履薄冰、谨慎用权,阳光透明廉洁用权,接受监督、秉公用权。要敬畏纪律,做到知纪守纪,不以“小事无碍”放纵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不以“无人知晓”麻痹自己,自觉约束言行、依规行使职权,守住底线。要敬畏群众,深刻认识手中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常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做事才不会离谱出格,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