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20周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9日 06 版)
今年6月17日是张太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绩。
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太雷同志189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贫苦家庭。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目睹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张太雷同志青少年时代就热切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建立学生进步团体。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正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同志深受鼓舞。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秘密翻译介绍科学社会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
1919年,张太雷同志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结识景仰已久的李大钊同志。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主持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张太雷同志随即加入,并协助李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中国革命形势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已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建党工作给予帮助。张太雷同志作为维经斯基的英文翻译,参加了北京、上海的建党活动。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张太雷同志加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勇敢站在革命斗争最前列,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1921年春,张太雷同志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赴苏俄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参与组建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任中国科书记。其间,他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等会议,并参与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前期筹备等许多重要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青年团的使者,张太雷同志以其杰出的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加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加深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了解,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青年团组织的影响,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舞台上展示即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宝贵贡献。
1921年8月张太雷同志回国后,承担更多的重要领导职责。他是第四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此期间,张太雷同志参与党的重大决策活动,以共产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多次提出正确主张。在工作实践中,他以高度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克服各种困难,使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张太雷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张太雷同志紧密结合革命斗争实践,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中国实际,总结斗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较早地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析和阐述。还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他就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在《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和《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加紧把分散的无产阶级力量联合成一些强大的阶级组织,把所有至今还处于分散状态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并把他们吸收到这些组织中来,将他们组成一支无往而不胜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军”;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主义者“不要丢掉自己纲领和组织的独立性,要掌握住各国的民族革命运动,要把参加运动的群众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到自己一边来,并且要尽可能暂时迫使资产阶级跟随革命运动”。他强调指出:“不能认为所有东方国家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类型“东方国家的革命组织必须各有不同的行动纲领”。他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对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起到了重要的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
二、为中国青年团组织创建和青年运动发展建立不朽功勋
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在五四运动中,他是天津地区学生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他参与组织演讲团,猛烈抨击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并到北京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表现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从1920年夏天开始,张太雷同志直接参加中国青年团组织的创建活动。1920年11月,他在李大钊同志指导下,建立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任书记。他为该组织起草的团章明确规定团的宗旨在于“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天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广泛宣传革命思想,推动天津、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运动,先后创办《劳报》《来报》,并分发《共产党》等革命刊物,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被誉为“比较彻底的中国青年组织的楷模”。同年冬,张太雷同志参加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努力提高工人文化水平,阐明工人阶级受压迫的社会原因及抗争的方法,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骨干。
在党的早期组织领导和推动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太原等地相继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因多种原因,1921年5月前后,上海及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停止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局着手恢复和加强青年团工作。1921年7月在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张太雷同志受委派回国,负责青年团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回国后,张太雷同志即根据青年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局决定,于1921年11月主持制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各地青年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到1922年5月,上海、北京等18个地方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000人。1922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张太雷同志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向大会致开幕词,作团纲和团章草案报告,并在会上当选团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这次大会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张太雷同志的英名由此永远镌刻在这座丰碑之上。
1923年8月,张太雷同志参加“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政及党务事宜,后留苏联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曾连续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1924年8月,张太雷同志受命回国,以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身份参加团中央局工作。1925年1月,他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党的四大决议,积极开展青年工人运动、青年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同志首任改名后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忠实而富有创造性地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三大制定的关于宣传、组织、团的教育和经济斗争等项决议案,连续发布通告,全力推动团的宣传、组织建设和教育训练等各项工作,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据不完全统计,在共青团的推动和影响下,到1925年5月,各地学生联合会会员已达到数百万人。青年运动的蓬勃开展,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三、为实现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发挥重要作用
张太雷同志的革命生涯主要是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度过的,他为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在大革命高潮的酝酿和形成时期,他积极投身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工作。1921年8月回国后,张太雷同志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和助手,陪同马林及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等多次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等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协调能力。1922年8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后,张太雷同志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同志首批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张太雷同志参与筹备并出席党的三大。他参加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在发言中坚决赞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大会作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定。张太雷同志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1925年5月,张太雷同志奉命调往广州工作,任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后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等职。在此期间,张太雷同志以主要精力从事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以及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面对国民党右派破坏统一战线、分裂革命队伍的行径,张太雷同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与国民党新老右派分裂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提醒党内同志要警惕革命阵营发生破裂的危险,要注意革命武装和革命领导权问题。他多次强调:“资产阶级是有妥协,卖国的可能”“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1926年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生后,他连续发文予以谴责,指出:“此事件告诉我们,反革命势力仍是时刻预备乘隙而入”,并提出“我党应组织十万红军,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并取得节节胜利后,他热情地予以歌颂,同时又提出要警惕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阴谋,认为“对于革命主义与政策是一毫丝不能让步的。不然北伐就等于替人出力了”。他一贯关注农民问题,大声疾呼:“如果现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不解决,就是说如果农民不得到解放,中国的国民革命是不能成功的。”他高度重视党的宣传工作,除撰写大量文章在报刊发表外,还十分注意做唤起民众的工作,经常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以及省港大罢工工人中讲课、作报告、发表演说,分析斗争形势,揭露敌人罪恶,宣传革命思想,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卓越的演讲才能,教育、唤起和鼓励广大工农群众加入革命阵营,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去。张太雷同志的工作极度繁忙。作为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参与或承担整理提供资料、回复咨询、沟通联系、陪同外出、安全保卫等多方面的庞杂而繁重的工作。他还参加省港大罢工的组织领导以及共青团干部的教育培训等许多工作。他和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一起,被当时广东的同志公认为4位特别忙的人。张太雷同志为推进革命运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严谨、细致、机警、勇敢、沉着等优秀品质,受到同志们由衷的感佩和敬重。
四、为挽救革命和掀起土地革命风暴立下丰功伟绩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逆转。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张太雷同志和瞿秋白等同志一起,对陈独秀、彭述之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5月10日,张太雷同志当选为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旋即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张太雷同志加紧进行挽救革命的部署。6月初,他主持的湖北省委制定《关于对国民党及工运、农运之策略要点》,从整军经武、准备应变的指导思想出发,明确提出武装农民“上山”和争取地方武装等策略。他撰文指出,面对反革命分子的猖狂进攻,“不应是撤退或解散我们的队伍,而应是整顿与强固我们的队伍”,有组织地进行抵抗。在他的领导下,湖北省委举行紧急会议,提出以武汉为中心、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右派反动政权的建议。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张太雷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与周恩来等同志一道,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毅然担负起挽救革命的重任,领导全党用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宣告失败。面对空前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作出召开紧急会议、发动南昌起义和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等决定,在黑暗中继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张太雷同志参与筹备并出席会议,与毛泽东等同志一起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后,张太雷同志主动请求去广东工作,历任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勇敢地走上开展武装斗争的最前线。他以旺盛的革命斗志投入工作,承担起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接应南昌起义部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组织领导广东地区武装起义等重任。1927年秋,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张太雷同志主持下,广东省委连续发布通告,要求各地迅速举行武装暴动,予以配合。他还亲赴汕头接应,发动当地群众举行武装暴动,配合起义部队成功攻占潮安、汕头,并建立革命政权。转战到广东的南昌起义部队失利后,张太雷同志多次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周密部署广州起义各项工作。12月11日,张太雷同志和叶挺、周文雍、恽代英、叶剑英、杨殷、聂荣臻、陈郁等同志一起领导发动广州起义,经过几小时激战,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随即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同志任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起义后,张太雷同志率起义军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战斗。12月12日,张太雷同志在赴前线指挥作战途中,不幸遭敌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张太雷同志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太雷同志牺牲时,年仅29岁。他用自己的青春、奋斗和生命践行了年少时发出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张太雷同志牺牲后,瞿秋白同志深情地写下《悼张太雷同志》,高度评价他的功绩,指出:“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渊泉。”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江西石城、瑞金和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以此纪念张太雷同志的丰功伟绩。
张太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革命品格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张太雷同志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即使在革命陷入低谷时,他始终坚信革命前途“是高潮的,有希望的”。张太雷同志对新社会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并为之不懈奋斗,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今天,他的憧憬和向往已经变为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纪念张太雷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6/19/nw.D110000renmrb_20180619_1-06.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